2011/09/16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上禮拜五一下班與朋友們四個人凌晨殺去京華城看了賽德克.巴萊,回來後拖了好幾天直到現在才動手打。

回來後聽有人說看了很感動?還聽說有人看到哭了?我很好奇怎麼會看到流淚呢?

不過,這部戲所要說的或許不只是電影表現出來的畫面,還有更令人深思的範疇,最好做點功課先知道甚麼是霧社事件比較好。


所謂的霧社事件,簡單的說就是:

西元一八九五台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給日本後,山區原住民族不堪外族長期欺壓勞役,最後起而反抗的暴力喋血事件!

至於細節,請詳閱維基百科條目-霧社事件



影片一開始是呈現西元一八九五年,清廷官員與日方代表在船艦上簽訂馬關條約的畫面,之後延續著台灣清軍與人民奮勇抵抗日軍,被日軍攻入城內的畫面。
(不過其實馬關條約不是在船上簽的,而是在陸地上:維基百科-馬關條約
(畫面有帶到一艄日船,叫甚麼xx丸?這名字看到時好像曾在哪聽過?)

這部分是讓我意外的,以為這部分的歷史只會用文字簡述而不拍出來,沒想到連當年僅存在150天台灣民主國的國旗都拍出,還象徵性以日軍軍刀一刀揮下砍破。

台灣民主國國旗:(作者-Jeff Dahl


畫面來到山上的賽德克族。

年輕的莫那.魯道正在出草,為守護自己部落獵場的勢力範圍,也代表莫那轉為男人,是英勇戰士的習俗象徵,獵下敵人首級凱旋而歸後才能紋臉。

年輕時期的莫那魯道盛氣凌人英勇善戰,在當時所處的馬赫坡部落是個英雄般的人物,也因此常與同為賽德克族的其他周遭部落發生大大小小衝突。

劇中小莫說他夢見一隻眼睛有白色線條的鹿,不曉得這鹿是有甚麼含意?是一種希望或達到目標的象徵嗎?我很直覺性的想到Mr. Children唱的這首kurumi


過程-略,歷史發生過程維基都有說明~


比較重要的是霧社事件前因後果。

花崗一郎問老莫那,都已經忍二十年了,為什麼不再忍二十年?

我想莫那魯道年輕時被日本人帶去參觀日本的船堅炮利與進步,曉得日本人軍力強盛,若激烈反抗就是滅族的下場,也因此強忍下來了。

如果日本人一直用著懷柔政策,溫水煮青蛙式的一代代通婚混血,到最後再怎麼英勇的賽德克族人們也終被逐漸同化。但日本人卻不停地羞辱、毆打、欺凌賽德克人,奴役他們甚至要求女性作陪酒。

一方面是來自日人不停的打壓,另一方面是族內反抗聲浪。我猜應該有一部分是源自於他內心極度不願這麼窩囊的被外族統治,最後終於引爆了這場名為血祭祖靈的出草!


就如:
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只是因為民族的不相容不夠了解所引發的衝突嗎?當年日本人對於賽德克族的所作所為,都寫得清清楚楚。那些奴役打壓及陪酒辱罵,都是確實發生的。

忍無可忍時,則無需再忍。

明知道這是一條滅族的不歸路,但為了尊嚴、榮耀,為了死後能有臉去面對自己的祖靈以及傳統,為了精神象徵的存在不被抹滅,既然如此就跟你們拚了!

有人看完後在臉書上說"只是為了出草而出草",我想問他真的看懂嗎?明不明白甚麼是為了存在而戰的戰鬥?


小男孩巴萬,他沒有經歷過外族入侵那一年,對於部族傳統也沒有其他成人的體會來的深。雖然他是二代,但長久在被欺壓的環境下成長,樣樣比人強卻樣樣被打壓的積怨下,最後也輕手將老師捅死。

對照組高山初子一樣是第二代,但他心中沒有像巴萬那種積怨,在運動會大屠殺後哭著問自己頭目父親:為什麼要出草?


上集太陽旗的結尾停留在運動會場上空,莫那魯道看起來有點疲倦有點徬徨的模樣。

雖然不曉得真正的莫那魯道在當時是怎麼想的,但覺得導演要給人一種-莫那魯道也正在深思這樣做到底對或不對的不明情緒?

真的非戰不可嗎?尊嚴仇恨與全族性命孰重孰輕?



山豬的動畫實在做得很爛!

部落內的女人沒有地位,負責生產就好。(織布燒飯生小孩)

番刀好利,割頭毫不拖泥帶水,沒有多餘的套招與花巧。

素人演員演技超自然。

片中歌曲歌詞完整地闡述了賽德克族傳統與精神意義,存在的意義。不過父子對唱那段總覺得有點過長!

莫那.魯道不是聖人,對別的部落或弱者來說也是一種恃強凌弱的代表。

徐若瑄都三十六歲了,還是那麼正啊~~~可惜畫面太少。


有人說:莫那.魯道如果繼續忍二十年會如何?
有人答:那麼他會遇上二二八事件!

歷史沒有如果,它已經發生了,並且會繼續不停地重複輪迴著。


1 則留言:

這留下些甚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