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1987老電影-華爾街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了這部影片,二十五年前的"華爾街"。

開頭過時的音樂、類半屏山及超人油頭髮型,以及大多數早淘汰掉的舊式電腦螢幕,說明了這部影片當時的時空背景。


整部片看下來雖然背景年代已舊,講述地也都是股市裡角力競爭的金融故事,但卻沒有令人乏味的枯燥感,反而還覺得相當好看。



貪婪,無止盡的貪婪!

造就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成長茁壯的最好肥料,就是瘋狂的野心與貪婪。

貪婪的心只是基本條件,還必須擁有恰當的工具和方法,而這部片簡單扼要的把大家耳熟能詳的技巧都用上了。

如:知己知彼、不戰而屈人之兵、最重要的資產是情報、絕不能對股市有情緒化的反應、第一手真正的資訊、利用媒體放風聲炒作...。



最深的感想就是,小散戶絕對別以為能玩贏大鯨魚,千線萬線比不過內線!

大戶們像禿鷹般見肉就啃,除了敏銳的商機判斷力外,還有那超出道德良知的果決判斷力,令人不敢領教。

他們的情報資訊管道頻繁,除了最簡單的內線情報暢通外,還與媒體、操盤人合作放風聲炒作股價。

遇到體質良好卻不善經營的公司,乾脆吃下大量持股進行內部重整再造,讓自己所掌握的股價再創新高峰;碰到體質不好卻有優秀土地籌碼的,直接拆分變賣套利。

這樣的規模、如此的實力雄厚,小散戶是要拿甚麼去跟他們輸贏!?



現實情況有可能是如此:

大部分上班族小散戶利用下班時間做情報收集資訊,研究各股走勢、公司營運狀況情報、報章雜誌或XX財經台透露出的風聲消息,利用這些來作為選股方式。

而這些散戶們所暗自竊喜的資訊情報,絕大部分都是被設計規劃好的數據,刻意選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介面上發送給不同族群。

接著禿鷹們適時的放點甜頭出來,繼續等著更多自以為精明的魚兒上鉤,等到數量、時機點都對了,再大量的倒貨清空。

到頭來,你不認也得認了!



禿鷹們早就超脫了富裕的境界,他們財富超過了某個數字後就只是數字,在乎的是輸贏遊戲的興奮感。超脫於俗世的情感、道德觀之外,也超脫於一般所謂生意人的境界之上了。

當然這種人還是有優點的,像是直接了當找出了泰達紙業不賺錢的原因,那官僚式管理階層,臃腫制度下33個副總裁肥貓的高薪造成公司虛耗,進而組織體質再造獲得持股人與公司雙贏局面。

只是沒想到電影中描寫的企業肥貓現象,時至今日已經過了二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在各個公司內部都還看的見,更不用說政府公家企業的官僚體系了。

難怪世界各地還接連不斷的在發生金融危機,一下美國一下歐洲一下亞洲,鈔票一次次的印出稀釋,美麗好聽的口號和改革措施換湯不換藥的端出。

而問題根源卻像毒瘤般深藏體內不肯摘除,讓人懷疑這些所謂的金融危機只是那1%在為自己做增加資產的遊戲攻防,苦的還是剩下的99%。


或許會有這麼一天,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體輪番演完危機後,會來個真正毀天滅地式的金融危機,所有鈔票幣制將混亂至無以復加,必須打掉重練重頭再來,這樣才有可能讓1%與99%的分配重新洗牌。

當然,這只是身為99%的我的幻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這留下些甚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