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這是甚麼?能吃嗎?
這本書的出現起因於公司老闆希望能讓公司經營更加健全,今年花個幾百萬引進所謂的ABC成本管理,上一階段所上的課程使用此書當教材,在上完此書課程之後琪琪便將這本書借給我啃。
我是念理工科的也是個整天窩在電腦前的阿宅,若要問我會計是甚麼可能直接敲昏我比較快,因此這本書讓我沒有很大的熱情一口氣看完,只不過基於想訓練自己打字說話的程度,只好挑些睡前時間把這本給大致上啃完!
博客來連結- 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 出版社:天下雜誌 ISBN:9789862412480
好豐富的推薦序言
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一定要先將書皮封面看過一次,翻開來後依照順序看完作者簡介,緊接著若有推薦序或導讀一定會依序看完,之後再順著看實際書本內容。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所謂的推薦序,應該是那些名人在看完本書後,提出對於這本書大略的心得及引人入勝的推崇語。但在我看完此書所有推薦序後隱隱發覺,似乎只要將這些推薦序給認真看懂,幾乎整本書就完全看完了的的感覺?
不確定到底是因為我對會計這領域不懂的原因?還是推薦序寫得太詳細甚至全書大綱都羅列出來了的原因?總之我還是整本讀完。
正常內容的心得
這只是簡略的心得,畢竟我不是經營者,那麼高的高度還有很多看不到~
他以一名創業者、成功企業家的經營過程,以語言文字轉化為行事準則規範,使後生晚輩能有機會了解並學習他的成功法則。而這本書寫的是關於他對於會計與經營之間錯綜複雜的理念心得。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真的只要肯下定決心,似乎事事都能嚴謹到令人嚇掉下巴的境界,這位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當然也是如此。
從書中看來,稻盛和夫真的是非常嚴謹與小心翼翼到龜毛境界,例如:
.一直強調一定要在安全土俵正中央進行決定性的勝負對決,不要等到已經被逼緊了才狗急跳牆背水一戰。
.獲利的重點在於現金,對於現金流掌控必須非常明確不含糊。
.徹底執行一對一原則,絕不因便宜行事而使得帳目有發生錯誤判讀的可能性。
.嚴格要求完美主義,要求百分百執行。
所謂的土俵正中央對決,指的是相撲選手比賽場地。
真正執行關鍵性擴大時一定是要企業資金位於安穩範圍內沒有後顧之憂時,才能執行大規模擴充方能無後顧之憂安心拓展業務。要是在資金嚴重不足時還想大刀闊斧擴充,很有可能因銀根緊縮或利率上升而造成更致命性傷害。
一而再地提醒現金流的重要性。
傳統會計報表上有非常多過時與八股的規則,甚至更多是為了作帳而作帳得來的完美數字,但一份會計報表看起來令人眼花撩亂不知道每筆數字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是企業執行者看了也無從掌握公司經營現況,那麼這就是一份失敗的會計報表。成功的會計報表應該是能讓企業執行者看到報表,便能將每筆數字在腦海中做相關連結,進而清楚了解公司營運狀況,實際掌握目前優勢與劣勢而做出相對應決策才對。
這讓我想到已故的王永慶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一塊錢。
很多中大型企業外表看來光鮮亮麗財報豐碩,但帳目上所謂的獲利都不是真正獲利,或許是公司固定資產無法變現,也或許是應收但還未收的帳款項目,通通不是在自己口袋內的錢無法使用。真正的獲利是只有將所賺來的每一分錢轉為現金,而且握在自己手中並能靈活運用的金錢才是真正的錢。
一對一原則。
每一筆訂單、出入貨款項,不論何種狀況一定要有相對應發票或帳目來做配合,絕不能用大略數字來概括,以避免帳目上因跨月造成的虛假盈虧,使得整份報表失去了該有的準確性而影響決定性決策。這個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需要非常嚴格的要求與嚴謹的態度才能貫徹。
以每個人都會做的個人記帳來說,每個月的薪水收入與各項支出計算,若是遇到刷卡下個月才須付費的項目,若一時貪圖方便沒有將每筆卡費詳實列入支出,這個月的結餘看來便會相當豐碩,但實際上在下個月便會嘗到月底的痛苦。所以一對一的嚴謹態度,對於帳目實在是非常之重要。
稻盛和夫在書中還提到很多重點無法一一詳述,但追根究柢他想表達的就是誠信。
對自己、上下屬、公司、社會、投資者們都必須誠實,所有資訊與企業執行理念都必須完全透明化,不能有絲毫個人私心作祟或便宜行事的狀況發生,這樣才能夠使企業永續經營日漸茁壯。
除此之外,必須勤勉不懈不浪費的做到"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獲利"的目標。目標不只是口號,還得百分百以個人意志逼迫自己達成目的。利用變形蟲經營學,清楚的看出各個部門員工所存在的價值是多少,以利對整個公司做宏觀決策。
我想會計在他眼中只是個工具,但他要的是能夠清楚幫助自己對整個企業的即時掌握,盡量做出正確及時決策的工具。而不只是照本宣科為了給國稅局查帳,或是浮誇華而不實來欺騙投資者而做出的會計!
------------
說真的,台灣有多少老闆能做到完全的誠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這留下些甚麼吧...